台東排灣族金崙聖若瑟天主堂 全球三座黑教堂之一 - Fly GBA

台東排灣族金崙聖若瑟天主堂 全球三座黑教堂之一

撰文/攝影:晴朗
想體驗不同於台北的台灣風味,位處台東太平洋與山脈間的排灣族部落鄉鎮太麻里金崙,不但充滿原住民風情,更帶有濃厚宗教色彩。當地金崙聖若瑟天主堂,更屬全球三座黑教堂之一,體驗天主教與本土文化結合後產生的獨特風情。此外,還可散策排灣族社區,品嚐當地原住民風味餐。

以排灣族文化建構教堂可追溯至1955年

 

1.JPG
陶甕金崙聖若瑟天主堂是全球三座黑教堂之一,結合原住民色彩。

前往聖若瑟天主堂,可從先台北乘搭台鐵到台東,再轉乘到金崙火車站的台鐵,期間途經太麻里海岸,盡見水天一色的蔚南太平洋。從金崙火車站下車步行約六分鐘,抵達教堂。

世界三座黑教堂,分別位於冰島、羅馬尼亞,以及眼前這座金崙聖若瑟天主堂。教堂歷史可追溯至1955年,天主教會由白冷外方傳教會來到台東大麻里金崙城鄉等傳教,以排灣族的文化特色建構這座教堂,結合了信仰、傳統文化,其外牆更用上了排灣族的黑色石板,造就了世界僅有原住民黑教堂。

12.JPG
水天一色台東太麻里鄉的太平洋美景。

 

進入教堂前,教堂外觀已十分吸睛,用上了排灣族的圓形陶甕設計,屋頂建有十字架,下方的玻璃天井代表甕口,十分破格。甕口下屋簷設置排灣族頭目頭飾熊鷹羽毛,以及排成太陽形狀的山豬獠牙裝飾,寫上排灣族語英文發音「KIOKAI NI SANTO YOSEF」,意思就是聖若瑟教堂。教堂大門同樣充滿了原住民色彩。木門雕有排灣族的祖先,講究男女平等,右邊門男方代表打獵,左邊女方代表編織與小米,以至陶甕、百步蛇等部落圖騰。

2.JPG
教堂天窗上是立體十字架,其下配上排灣族的熊鷹羽毛及山豬獠牙。

進入教堂內,頭頂上就之前提及陶甕甕口彩繪玻璃天井,將陽光引入室內,繽紛耀目。教堂四周牆壁懸掛了山豬獠牙、獵刀、弓箭等,充滿部落風情;當中牆邊鑲嵌不少陶魚,圖案彩繪畫上聖經故事。走上祭壇前,祭台、蘸水杯等都有排灣族圖騰;而耶穌、聖母、聖若瑟像均穿上了排灣族傳統服飾。十字架上耶穌容貌及身材,類似於排灣族男士。大開眼界。

5.JPG
教堂內擺設不少排灣族木彫。
7.JPG
聖母、耶穌、聖若瑟像(左至右)均穿上了排灣族傳統服飾。
8.JPG
來到台東的聖若瑟也要入鄉隨俗。

另外,教堂外有一個小花園,「聖若瑟親子聖像」木雕矗立其中,聖若瑟揹著高舉聖十字架的童年耶穌,散發原住民的愛。在花園,可眺望是全台最美高架橋之一的金崙大橋。

10.JPG
「聖若瑟親子聖像」木雕矗立花園內,聖若瑟揹著高舉聖十字架的童年耶穌。

 

金崙聖若瑟天主堂

地址 : 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354號

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六7:30~17:00及週日 8:00~12:00時( 周一休息)

 

排灣族搖搖飯料理

想多了解排灣族,離開聖若瑟天主堂來到賓茂村社區散策,穿過排灣族社區入口原住民牌坊,沿途均見排灣族故事的彩繪牆,以及許多繪有原民圖騰的家屋外牆,又是打卡拍照的時間。

13.JPG
想了解多些排灣族,一定要到賓茂村社區走走。

14.JPG

15.JPG

 

約步行十分鐘,抵達了排灣族餐廳講蜜蜜小館,品嚐原住民風味套餐。三款主菜選擇包括鯖魚、烤雞及蛉蛉(蝸牛),配上排灣族獨特的山地搖搖飯、豆腐乳、醃漬薑及原住民粽子「奇拿富」。套餐主菜之中,最特別是蛉蛉,夠膽吃的,個人認為值得試試原住民蝸牛,吃起來其實非常嫩口。

18.JPG
排灣族搖搖飯套主菜包括鯖魚(後左)、烤雞(後右)及蛉蛉(蝸牛)。

 

搖搖飯其實類似粥飯,但沒廣東粥的綿;而排灣族傳統以一大鍋粥飯煮法,不斷的搖動身體攪拌避免燒焦,故叫做搖搖飯。粥飯簡單只加了蔬菜,沒有其他調味,比較清淡,可配上嫩薑、豆腐乳一起吃。「奇拿富」則是原住民粽子,以小米加入豬肉,口感軟綿綿,好吃。套餐定價新台幣380元,需預約。

 

講蜜蜜小館

地址: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67號

電郵:yvonne_vulu@yahoo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