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淨寺.草庵.老君造像.三世佛 宗教景點成世遺及泉州之最
清淨寺——中國現存最古老伊斯蘭教寺
宋元時期(10-14世紀),泉州(古名「刺桐」)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,大量從波斯(今天的伊朗)、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,沿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泉州,除了進行貿易外,也留下大量的建築文化古跡。因此,不用驚訝今天在塗門街,見到1009年興建的清淨寺與關帝廟做鄰居,這正是泉州對不同宗教的包容所出現的獨特現象。
在中國十大名寺之列的清淨寺,仿敍利亞大馬士革禮拜寺的設計,是內地少有用花崗岩和輝綠岩建造的禮拜寺,現留存的主要建築,包括門樓、奉天壇及明善堂。門樓高12.3米,由三層四道尖拱門組成,第三道門還有類似中國傳統建築的雀替(置於樑枋下與立柱相交的短木插角)支撐。在尖拱門上方有一列《古蘭經》石刻,阿拉伯文的意思是「真主萬能」。
清淨寺1310年重修,今天呈現眼前的,正是重修的模樣。而寺內有「敕諭碑」是明永樂五年(1407年),明成祖朱棣頒發保護伊斯蘭教寺院的文告,要求各地官員不得欺凌穆斯林,違者治罪。
奉天壇是叩拜真主的地方,佔地約600平方米,原有巨大圓頂,但在泉州1607年一次地震中坍塌。殿內原有12根石柱,現只能看到9根。
1567年,在寺內西北角興建了一間明善堂,有別於伊斯蘭的一般建築,是閩南四合院式的建築,原作為教長的起居及接待賓客,後因奉天壇禮拜殿在地震被毀,改為禮拜安拉的場所。
2009年,由阿曼蘇丹王出資50萬美元興建的新禮拜堂,於清淨寺東側落成,作為清淨寺建寺1000周年的賀禮,因此,今天到訪泉州,就會見到新舊禮拜堂並列。



清淨寺
地址: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108-110號
開放時間:9am-5:30pm
交通:從市中心乘3、4、5、6、7、8等公交車到關帝廟下車,步行幾分鐘便到達。
草庵——中國唯一僅存的摩尼光佛及寺廟
前一陣子,TVB播放的《江湖見》旅遊節目,形容泉州是「五步一寺廟,十步一神佛」,而黎耀祥及麥長青就去了必訪的「世界僅存明教遺址」——草庵。如果是金庸迷,一定記得《倚天屠龍記》中張無忌就是明教教主。
明教其實是指摩尼教,公元3世紀由波斯人摩尼創立,唐代透過波斯商人傳入泉州,才改稱為明教。教義糅合了佛教、基督教及波斯國教袄教,崇拜光明,提倡清淨,反對壓迫,因此難怪《倚天屠龍記》中有明教光明左使楊逍。2004年,金庸也曾到訪位於華表山的草庵,還說草庵的存在證明「明教不是我杜撰的」。事實,1979年刻有「明教會」的黑釉碗出土也引證了這點。
宋代創建的草庵,最重要的寶藏是那摩尼光佛造像,是世界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。1339年草庵改為石室,並就地取材雕刻摩尼光佛像。造像雕於圓龕內,象徵日月,與摩尼教崇拜日月吻合;18道背光與教義「清淨光明」對應,臉、服飾、手依石質自然形成3種顏色,巧奪天工。摩尼教本反對偶像崇拜,但來華後與佛道融合,遂創造了「道貌佛身」的摩尼光佛造像。

草庵
地址:泉州市晉江市蘇內村華表山麓
開放時間:9am-1:30pm, 2:30pm-5pm
交通:乘坐晉江19公交車至草庵寺路口站,或乘坐K16路巴士至草庵寺。
清源山——盡看泉州宗教之最
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,與泉州市區三面接壤,集合了數個泉州之最及不少宗教聖地,包括了現存中國最大的道教石雕——老君造像、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喇嘛教石雕造像——三世佛、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跡——聖墓,還有南台巖的臥佛、南少林寺的觀音閣等,都在此靈氣迫人的「聖山」駐紮。
老君造像: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,被奉為道教教主,奉《道德經》為主要經典。這以天然巨石雕刻的老君造像始於宋代,高5.1米、厚7.2米、寬 7.3米,有別昔日的道士帝王形象,面露笑容、慈祥安泰如智慧老人,遂成了健康長壽的象徵。泉州有民間俗語謂「摸著老君鼻,活到一百二」,但真要摸到這麼高的老君像的鼻子,又談何容易呢!
其實,昔日老君造像有一座道觀圍護,但後被焚毀,才令老君像露天屹立;但石像歷經風雨,仍保存至今。
老君造像只是清源山石造像群其中一尊而已,還有佛教的賜恩岩觀音像、瑞像岩的釋迦牟尼摩崖像、彌陀岩的阿彌陀佛摩崖像、千手岩的釋迦牟尼石像,以及碧霄岩的三世佛摩崖像等。

三世佛:三世佛是藏傳佛教(喇嘛教)所供奉的主要佛像,現存清源山碧霄岩的三世佛為摩崖石刻,高3米、寬6.5米。三世佛中尊為現在佛(釋迦牟尼佛),左尊為過去佛(藥師佛),右尊為未來佛(阿彌陀佛)。但如果在網上查找一下,會發現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三世佛相片流傳。
原來這始於元代的三世佛,在1369年由於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族稱帝,泉州人為了保護這三尊袒胸露背的喇嘛教佛像,遂以彩色的泥塑將佛像改為漢傳佛像,變成容貌慈祥、體態豐腴。但在上世紀80年代,由於暴風雨令泥塑剝落,佛像露出了半邊肩膀,遂決定將泥塑層除去,才發現底下還有原始的石雕,面容清癯、體態瘦削,右胸右臂袒露,這才是原來三世佛的「真身」。

伊斯蘭教聖墓:在泉州除了可以找到伊斯蘭教的清淨寺,在清源山的靈山景區,也有伊斯蘭教聖墓。話說唐武德年間(618年-626年),穆罕默德派聖賢來華,當中兩賢在泉州傳教,最後卒葬山上。由於山間晚上發出靈光,遂稱作「靈山」、墓被稱作「聖墓」。
墓葬是按照伊斯蘭教的形式,頭北足南,身體側臥面朝西方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方向。墓蓋石最上層橫切面呈「回」字形,最下層環刻蓮瓣紋,則是中國文化常用的裝飾。聖墓主體由一圈半月形的迴廊環抱兩座石墓,墓廊一共有9開間(兩柱形成的空間),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高的規格,顯示墓主人身份的尊貴。半月指伊斯蘭教的新月,體現該教的文化特徵。
墓前方有一天然巨石,風吹欲動,手推能動,俗稱「風動石」;但明代知府周道光在石上題刻「碧玉毬」,成為泉州八景之一的「玉球風動」。




清源山景區
地址:泉州市豐澤區泉山路
交通:很多公交車也可到達,如3、15、28、10、45、209路等等。






H: 35.6°C

H: 32.2°C

H: 32.2°C

H: 33°C

H: 31.1°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