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
清净寺.草庵.老君造像.三世佛 宗教景点成世遗及泉州之最

撰文:flyGBA小編
如果说泉州是宗教氛围最强烈的地方,你可能会觉得哪又如何?但如果说这些各个宗教圣地——伊斯兰教清净寺、摩尼教(明教)草庵、道教老君造像、喇嘛教的三世佛等,都成为「泉州之最」,更有些是世遗景点,那就不同了;更何况泉州的景点,也与金庸笔下的小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搜寻优惠机票

清净寺——中国现存最古老伊斯兰教寺

 

宋元时期(10-14世纪),泉州(古名「刺桐」)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,大量从波斯(今天的伊朗)、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,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泉州,除了进行贸易外,也留下大量的建筑文化古迹。因此,不用惊讶今天在涂门街,见到1009年兴建的清净寺与关帝庙做邻居,这正是泉州对不同宗教的包容所出现的独特现象。

 

在中国十大名寺之列的清净寺,仿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寺的设计,是内地少有用花岗岩和辉绿岩建造的礼拜寺,现留存的主要建筑,包括门楼、奉天坛及明善堂。门楼高12.3米,由三层四道尖拱门组成,第三道门还有类似中国传统建筑的雀替(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交的短木插角)支撑。在尖拱门上方有一列《古兰经》石刻,阿拉伯文的意思是「真主万能」。

 

清净寺1310年重修,今天呈现眼前的,正是重修的模样。而寺内有「敕谕碑」是明永乐五年(1407年),明成祖朱棣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,要求各地官员不得欺凌穆斯林,违者治罪。

 

奉天坛是叩拜真主的地方,占地约600平方米,原有巨大圆顶,但在泉州1607年一次地震中坍塌。殿内原有12根石柱,现只能看到9根。

 

1567年,在寺内西北角兴建了一间明善堂,有别于伊斯兰的一般建筑,是闽南四合院式的建筑,原作为教长的起居及接待宾客,后因奉天坛礼拜殿在地震被毁,改为礼拜安拉的场所。

 

2009年,由阿曼苏丹王出资50万美元兴建的新礼拜堂,于清净寺东侧落成,作为清净寺建寺1000周年的贺礼,因此,今天到访泉州,就会见到新旧礼拜堂并列。

shutterstock_1158310612.jpg
门楼屋顶上是宣礼台,俗称「望月台」,是教长观望初升新月,决定封斋及开斋日期的地方。
shutterstock_2632171103.jpg
奉天坛现在只剩柱基及石构墙体。
shutterstock_2261334989.jpg
奉天坛四壁都是用花岗岩砌成,南墙开8个长方形大窗,增加殿内采光效果。

清净寺

地址: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108-110号

开放时间:9am-5:30pm

交通:从市中心乘3、4、5、6、7、8等公交车到关帝庙下车,步行几分钟便到达。

 

草庵——中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及寺庙

前一阵子,TVB播放的《江湖见》旅游节目,形容泉州是「五步一寺庙,十步一神佛」,而黎耀祥及麦长青就去了必访的「世界仅存明教遗址」——草庵。如果是金庸迷,一定记得《倚天屠龙记》中张无忌就是明教教主。

 

明教其实是指摩尼教,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,唐代透过波斯商人传入泉州,才改称为明教。教义糅合了佛教、基督教及波斯国教袄教,崇拜光明,提倡清净,反对压迫,因此难怪《倚天屠龙记》中有明教光明左使杨逍。2004年,金庸也曾到访位于华表山的草庵,还说草庵的存在证明「明教不是我杜撰的」。事实,1979年刻有「明教会」的黑釉碗出土也引证了这点。

 

宋代创建的草庵,最重要的宝藏是那摩尼光佛造像,是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。1339年草庵改为石室,并就地取材雕刻摩尼光佛像。造像雕于圆龛内,象征日月,与摩尼教崇拜日月吻合;18道背光与教义「清净光明」对应,脸、服饰、手依石质自然形成3种颜色,巧夺天工。摩尼教本反对偶像崇拜,但来华后与佛道融合,遂创造了「道貌佛身」的摩尼光佛造像。

b9c73658-238e-48e2-94af-ed143819554f.webp
在《江湖见》旅游节目,黎耀祥及麦长青介绍泉州必访的「世界仅存明教遗址」——草庵。(图片来源:TVB网页)

草庵

地址:泉州市晋江市苏内村华表山麓

开放时间:9am-1:30pm, 2:30pm-5pm

交通乘坐晋江19公交车至草庵寺路口站,或乘坐K16路巴士至草庵寺。

 

清源山——尽看泉州宗教之最

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,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,集合了数个泉州之最及不少宗教圣地,包括了现存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——老君造像、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喇嘛教石雕造像——三世佛、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——圣墓,还有南台岩的卧佛、南少林寺的观音阁等,都在此灵气迫人的「圣山」驻扎。

 

老君造像: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,被奉为道教教主,奉《道德经》为主要经典。这以天然巨石雕刻的老君造像始于宋代,高5.1米、厚7.2米、宽 7.3米,有别昔日的道士帝王形象,面露笑容、慈祥安泰如智慧老人,遂成了健康长寿的象征。泉州有民间俗语谓「摸著老君鼻,活到一百二」,但真要摸到这么高的老君像的鼻子,又谈何容易呢!

 

其实,昔日老君造像有一座道观围护,但后被焚毁,才令老君像露天屹立;但石像历经风雨,仍保存至今。

 

老君造像只是清源山石造像群其中一尊而已,还有佛教的赐恩岩观音像、瑞像岩的释迦牟尼摩崖像、弥陀岩的阿弥陀佛摩崖像、千手岩的释迦牟尼石像,以及碧霄岩的三世佛摩崖像等。

shutterstock_1634891998.jpg
老君造像为圆雕坐像,坐北朝南,背靠清源山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。

三世佛:三世佛是藏传佛教(喇嘛教)所供奉的主要佛像,现存清源山碧霄岩的三世佛为摩崖石刻,高3米、宽6.5米。三世佛中尊为现在佛(释迦牟尼佛),左尊为过去佛(药师佛),右尊为未来佛(阿弥陀佛)。但如果在网上查找一下,会发现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三世佛相片流传。

 

原来这始于元代的三世佛,在1369年由于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族称帝,泉州人为了保护这三尊袒胸露背的喇嘛教佛像,遂以彩色的泥塑将佛像改为汉传佛像,变成容貌慈祥、体态丰腴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,由于暴风雨令泥塑剥落,佛像露出了半边肩膀,遂决定将泥塑层除去,才发现底下还有原始的石雕,面容清癯、体态瘦削,右胸右臂袒露,这才是原来三世佛的「真身」。

喇嘛教石雕造像-泉州市人民政府.jpg
清源山碧霄岩的三世佛,在上世纪终于现出「真身」。(图片来源:泉州市人民政府网页)

伊斯兰教圣墓:在泉州除了可以找到伊斯兰教的清净寺,在清源山的灵山景区,也有伊斯兰教圣墓。话说唐武德年间(618年-626年),穆罕默德派圣贤来华,当中两贤在泉州传教,最后卒葬山上。由于山间晚上发出灵光,遂称作「灵山」、墓被称作「圣墓」。

 

墓葬是按照伊斯兰教的形式,头北足南,身体侧卧面朝西方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方向。墓盖石最上层横切面呈「回」字形,最下层环刻莲瓣纹,则是中国文化常用的装饰。圣墓主体由一圈半月形的回廊环抱两座石墓,墓廊一共有9开间(两柱形成的空间),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高的规格,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尊贵。半月指伊斯兰教的新月,体现该教的文化特征。

 

墓前方有一天然巨石,风吹欲动,手推能动,俗称「风动石」;但明代知府周道光在石上题刻「碧玉毬」,成为泉州八景之一的「玉球风动」。

shutterstock_1634924398.jpg
1993年泉州市政府决定在清源山海拔368米的紫泽洞天谷地建造蓄水工程——清源天湖,总容量11.5万立方米,1996年竣工。附近环境清幽,秋天还满布枫叶。
shutterstock_2634928661.jpg
清源山的南台岩,有这观音像。
shutterstock_2634929155.jpg
清源山南台岩是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的地方,2005年南台寺的大雄宝殿因遭雷击起火被烧毁,后重建。图为卧佛。
shutterstock_2634913555.jpg
金庸笔下的南少林,就是指泉州少林寺。可惜这位于清源山、始建于唐代的少林寺,直至清代,历经三废三兴,到了1997年才在原址复建落成。图为少林寺内的观音阁。

清源山景区

地址:泉州市丰泽区泉山路

交通:很多公交车也可到达,如3、15、28、10、45、209路等等。

 

shutterstock_1197815563.jpgshutterstock_1158310612.jpgshutterstock_1634924398.jpgshutterstock_2632171103.jpg
shutterstock_2261334989.jpg
+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