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山下海領略泉州石獅市 洛伽寺與萬壽塔魅力
回頭是岸——海上佛國洛伽寺
石獅市著名的旅遊區——黃金海岸,是泉州18個主要風景區之一,這項目於2008年推出,集居住、休閒、度假、商務、旅遊和購物等功能於一身,而洛伽寺就位於黃金海岸的東側,離觀音山不遠。
傳說唐玄宗時期,一名禪師遭遇暴風雨,遂在石獅鎮登山避難;後建洛伽寺,但在清朝末年遭廢棄。今天的洛伽寺是由香港友邦集團捐獻土地,作為南海觀音菩薩道場。2000年展開工程,2001年竣工。

洛伽寺置於宮嶼島上,有一條小小的沙灘路連接岸上。退潮時,洛伽寺四周露出一大片黑色礁石,不少年輕人走上礁石上玩;但潮漲時,就只能靠連接的「金橋」出入洛伽寺。

這個像遺世獨立的洛伽寺,是內地少數處於茫茫大海的佛廟,其建築特色融合了福建閩南地區的木結構建築藝術和佛教元素,內有十多幢建築,包括天王殿,內有彌勒佛,門口的對聯,大家一定很熟悉:「開口便笑,笑世間可笑之人;肚大能容,容天下難容事。」還有圓通寶殿,有高6米的觀音菩薩;念佛堂供奉西方三聖等。
離開洛伽寺會經過牌樓,上方寫著「回頭是岸」,非常貼題。

洛伽寺
地址:泉州市石獅市濱海東路
交通:從泉州市區乘坐K501公車至洛伽寺站下車(約40分鐘),步行約10分鐘到達。
登山細察——海上絲綢之路航標萬壽塔
如果說萬壽塔,大家可能會認識;但如果說寶蓋山,大家可能會陌生,其實,萬壽塔就在寶蓋山山頂。
這座建於南宋紹興年間(1131-1162年)的萬壽塔,又名「姑嫂塔」。傳說古時有年輕人告別新婚妻子和妹妹,遠渡重洋賺錢養家,3年回歸之約卻遇上風暴殞命大海,但姑嫂二人卻每天在萬壽塔凝望,最後相繼離世,遂有「姑嫂塔」的稱號。

萬壽塔八角五層,四周環廊,位於泉州灣海岸寶蓋山的山巔,海拔209.6米,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航標,亦見證了宋元時期,有「東方第一大港」之稱的泉州海外貿易的輝煌歷史;而明朝鄭和下西洋,也在航海地圖上繪製了萬壽塔的圖標。
一直以來,從事航海經商和遠洋捕撈的泉州人,都把萬壽塔視為故鄉的象徵,因此,為了確保萬壽塔仍然屹立不倒,安裝了避雷設施,並設立塔體傾斜觀測點及監測儀器,為萬壽塔的穩定性提供更多的數據。

至於寶蓋山佔地約3.15平方公里,由於地形地貌起伏多變,景觀資源豐富,並且「一山容三教」,包括道教、佛教、儒教,有虎岫寺、朝天寺、關帝廟、玉皇閣、三源禪寺等,好不熱鬧!寶蓋山景區還有山林、湖泊、花谷、果園、石窟,閒逛一整天也沒問題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
萬壽塔
地址:泉州市石獅市寶蓋山風景區內
交通:在泉州市乘公交K902可到達石獅,再包車前往。





H: 32.3°C

H: 32.8°C

H: 31.6°C

H: 32.4°C

H: 27.7°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