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教宗上场掀朝圣热 禧年香港圣堂参观找Luce打卡 - Fly GBA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
新教宗上场掀朝圣热 禧年香港圣堂参观找Luce打卡

撰文:flyGBA小編
近年香港积极推动宗教文化旅游,适逢今年普世天主教会庆祝禧年,大家除了前往罗马朝圣外,也可以到港九新界9个重点圣堂参观,包括拥有悠久历史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、如日本艺术「直岛」的盐田梓圣若瑟堂、拥有历史建筑旧圣堂与地底新圣堂的粉岭圣若瑟堂,及大屿山隐修院——圣母神乐院等。
搜寻优惠机票

近年香港政府积极推动宗教文化旅游,到天主教圣堂打卡也可以是行程之一。

刚巧教宗方济各离世,新教宗良十四世上场,都令大家将焦点放在天主教会身上。适逢今年普世天主教会庆祝禧年(通常是25年一次,但也有特殊例子,上一次禧年是2015年),大家除了因著新教宗的诞生而往罗马朝圣外,也可以在香港分布在港九新界的9个重点推介圣堂参观。

 

香港区

 

1.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

圣母无原罪堂原于1843年建于中环威灵顿街,但在1859年因大火严重焚毁。新堂于1888年落成,属一级历史建筑,仿歌德式,形状犹如一个十字架,设有座位一千多个。圣堂内设有4个小堂,部分小堂所采用的祭台及圣洗池,都属威灵顿街旧圣堂。1941年,日军发射的一枚砲弹击中教堂后方的一根石柱,造成破坏。

圣堂墙壁和石柱上,安放了近20位圣人的塑像,彩色玻璃窗也描绘了圣人的画像和事迹。圣堂中央的尖塔和顶上的十字架,是在上世纪50年代加建。设有主教座位,因此称为主教座堂。经楼上的管风琴,现已由电子琴取代。圣堂过往要用蜡烛和气灯来照明,现已加了射灯。前特首曾荫权经常去主教座堂祈祷。

 

WhatsApp Image 2025-05-13 at 5.39.05 PM (2).jpeg
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属一级历史建筑,建于1888年。(图片来源:梁玉燕)
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6.jpeg
主教座堂的主祭台,左为主教座位。(图片来源:梁玉燕)
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3.jpeg
主教座堂后方原有一尊「无染原罪圣母」像,是1954年由全港公教女学生捐赠,2008年移至这福传小堂。(图片来源:梁玉燕)
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4.jpeg
彩色玻璃窗描绘了圣人的画像和事迹。(图片来源:梁玉燕)
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5.jpeg
经楼上的管风琴,今天已没有使用。(图片来源:梁玉燕)

 

 

地址:香港半山区坚道16号

电话:2522 8212

交通:港铁中环站D1(毕打街)出口,右转至皇后大道中,在中环街市对面搭半山扶手电梯至坚道,转左行5分钟便抵达。

 

 

 

九龙区

 

2.圣安德肋堂

2006年落成,圣堂内有巨型彩绘玻璃画「天国的盛宴」,整幅构图成十字架状,基督是宴会的核心,伸出手掌,仿佛宴请大家来赴宴。出席宴会的人来自不同民族,台上摆放著不同象征性的食物,如石榴、鱼、饼、酒、葡萄、无花果及橄榄等。户外「上主庭园」楼梯两旁有10幅圣经故事的马赛克画;因著禧年,也在这里添置了一尊「天使与露宿者」铜像,一边看是露宿者背著他的行嚢,另一边是天使。这铜像提醒大家要善待身边的人,为弱势社群带来希望。

圣安德肋堂-Kiki.jpeg
圣安德肋堂内的彩绘玻璃画「天国的盛宴」。
圣安德肋堂-Winnie.jpeg
新添置的「天使与露宿者」铜像,这是天使那一面。(图片来源:Winnie)

 

 

地址:九龙将军澳常宁路11号

电话:2623 5576

交通:港铁坑口站A出口,向左行过马路后直行至回旋处便见圣堂。

 

 

 

3.圣方济各堂

1953年,石硖尾木屋区大火,5万多人无家可归,政府兴建徙置大厦为灾民提供住屋,而香港教区便在附近兴建新圣堂。采用中西合璧建筑风格,中国建筑特色包括簷篷、瓦顶和钟楼,而欧陆建筑就有圆拱形入口、窗框,以及前厅左右两旁的螺旋形楼梯。圣堂内的特色是没有一根柱,偌大的空间,圆拱形不断出现。祭台后的彩色玻璃窗,描绘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。

圣方济各堂.jpg

 

IMG_0422.JPG
圣方济各堂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,中国建筑特色包括簷篷、瓦顶和钟楼。(图片来源—左:天主教香港教区禧年网页/右:文尔)
IMG_0375.JPG
圣堂内的特色是没有一根柱,偌大的空间,圆拱形不断出现。(图片来源:文尔)
IMG_0362.JPG
教堂内的欧陆建筑就有前厅左右两旁的螺旋形楼梯。(图片来源:文尔)

 

圣方济各堂Rita.jpeg
祭台后方的彩色玻璃描绘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。
IMG_0371.JPG
教堂的圆拱形入口及窗框。(图片来源:文尔)

 

 

地址:九龙深水埗石硖尾街58号

电话:2777 2218

交通:石硖尾站A出口,转右沿窝仔街至石硖尾街,直行经过巴域街便见圣堂。

 

 

 

新界区

 

4.盐田梓圣若瑟堂

1864年传教士抵达盐田梓宣教,至1875年全岛村民都领洗信教,并捐出土地建圣堂及学校。圣堂于1890年落成,现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。圣堂属罗马式建筑,设计简约,糅合天主教及客家村落的生活格调。

圣堂中央有圣若瑟抱耶稣圣婴的圣像,右方放了村民尊敬的圣福若瑟神父圣像,因盐田梓是圣福若瑟在香港唯一的朝圣地。圣堂末端是祭衣房,阁楼为神父休息的地方。2004年复修时,选用了红色的瓦顶,以表达盐田梓中西融合的一面。又在正门的圆窗,装嵌了一幅复活基督与圣福若瑟同行的玻璃画。

 

盐田梓圣若瑟堂1.jpeg
圣堂中央有圣若瑟抱耶稣圣婴的圣像。
盐田梓圣若瑟堂2.jpeg
圣若瑟堂内复活基督与圣福若瑟同行的玻璃画。
盐田梓2.jpeg
盐田梓的小屋改为祈祷室。

 

盐田梓圣若瑟堂1.jpeg
盐田梓圣若瑟堂内的祭台。
盐田梓艺术节海报.jpeg
盐田梓艺术节于2019年由旅游事务署开始举办,艺术节结束后,大部分展品保留在岛上,令其变身成为如日本「直岛」的艺术岛。图为盐田梓艺术节的单张。

 

 

盐田梓圣若瑟堂4.jpeg
盐田梓沿途都有很多这些小雕塑作为路标。
盐田梓圣若瑟堂3.jpeg
艺术家龚翊豪的作品《成圣之墙》,纪念昔日在西贡及盐田梓的传教士。
盐田梓1.jpeg
盐田梓的小屋外墙也绘有壁画。

 

地址:西贡盐田梓

电话:2792 2967

圣堂开放时间:10am-4pm,周一不对外开放

交通:在西贡码头乘街渡或快艇前往盐田梓,船程约15分钟,经过客家村屋,就抵达圣若瑟堂。

 

 

 

5.粉岭圣若瑟堂

1953年落成,用花岗岩铺砌,可容纳200人,带有欧洲乡村式风味,是香港三级历史建筑,设有挂了3个铜钟的小钟楼,每次举行弥撒,教友会拉动绳索敲打铜钟,通知教友进入圣堂。祭台有东方教会风格的「献耶稣于圣殿」的圣像画。圣堂外有一「活水井」,1953年曾供水给联和墟居民,后有自来水供应就停用。

新圣堂2024年落成,设于旧圣堂左面的地底下,面积是旧圣堂的三倍。新堂以两个金字塔形玻璃天窗作采光,但屋顶不高于旧圣堂,以免喧宾夺主。祭台有耶稣张开双手的复活像,并有巨型椭圆形的洗礼池。在花园则种有圣地的植物,如小麦、大麦、无花果、葡萄、石榴、橄榄、兔仔花、玫瑰、杏树。

粉岭圣若瑟堂facebook.jpg
新堂以两个金字塔形玻璃天窗作采光(图左)。(图片来源: 粉岭圣若瑟堂Facebook)
粉岭圣若瑟堂1.jpeg
三级历史建筑粉岭圣若瑟堂外貌。
粉岭圣若瑟堂3.jpeg
旧圣堂祭台有「献耶稣于圣殿」的圣像画。
粉岭圣若瑟堂2.jpeg
新圣堂祭台有耶稣复活像。
粉岭圣若瑟堂4.jpeg
圣堂外的「活水井」,昔日曾供水给联和墟居民。

 

地址:粉岭联和墟和泰街5号

电话:2675 5324

交通:在港铁粉岭站乘搭52A、54A、56A小巴,在粉岭花园下车,对面便是圣堂。

 

 

 

6.圣母神乐院

是严规熙笃会的隐修院,建于50年代。院内有「永援圣母桥」、小圣堂及圣母亭等。小圣堂朴实无华,向海的一面有TM两个大字,是Trappist Monastery的缩写。圣母亭的建筑中西合璧,纪念葡萄牙的花地玛圣母。从愉景湾行至神乐院,沿途有14处苦路。50年代修院有牧牛并生产牛奶,但已不再,现仍有曲奇饼推出。

 

WhatsApp Image 2025-05-12 at 6.10.36 PM.jpeg
圣母神乐院的圣母亭。
圣母神乐院1.jpg
圣母神乐院圣堂向海的一面有TM两个大字。(图片来源:圣母神乐院网页)
WhatsApp Image 2025-05-12 at 6.10.35 PM.jpeg
通向圣堂的小桥。

 

 

地址:大屿山大水坑353-354地段

电话:2987 6292

交通:中环有渡轮前往愉景湾,由愉景湾码头步行约半小时即达。

 

 

其他香港重点朝圣圣堂还包括:

7。新界赤柱圣亚纳堂

8。新界青衣圣多默宗徒堂

9。长洲花地玛圣母堂

 

另外,为了今年禧年,梵蒂冈还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Luce,黄色雨衣呼应梵蒂冈国旗,颈上挂著念珠十字架,靴子沾满朝圣时的尘土。

Luce.jpeg
大家去圣堂朝圣时,可以和巨型吹气Luce公仔打卡。

 

WhatsApp Image 2025-05-13 at 5.39.05 PM (2).jpeg聖安德肋堂-Kiki.jpeg聖方濟各堂.jpg粉嶺聖若瑟堂1.jpeg
鹽田梓聖若瑟堂1.jpeg
+1